起动盘

一文看尽东东家黑科技,前方全程高能

发布时间:2023/5/17 17:03:42   
有地方能治好白癜风吗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5g时代来临

各路黑科技层出不穷

人脸识别、无人驾驶、数字化生产

各行各业持续上新的黑科技

不断刷新着我们的认知和想象

当科技遇上民航

碰撞出来的产品也同样酷!炫!燃!

一张“脸”走遍机场

一朵“云”搞定需求

一台智能ai机器人

为小伙伴解决社恐烦恼

这些高科技藏身于各大机场、航司

以及旅客出行的全流程里

你体验过几种?

又对它们了解多少呢?

今天

东东决定秀出压箱底的“武器”

盘一盘东航的高能“黑科技”

总有一款让你惊艳

“一张脸”走遍机场

东航人脸识别登机一体机设备为东航独家首创。在全流程“无纸化出行”的最后一道登机环节,结合“5g+人脸识别”技术,旅客不用再像以往那样出示登机牌进行扫描,“刷脸”即可登机,提升登机效率,让旅客体验“智慧出行”的轻松便捷。

与此同时,以“智慧化出行”为基准的东航“智慧化平台”应运而生,此平台可实现包括买票、退改签、选座、值机、查看航班信息等自助服务,旅客无需在冗长的队伍中等待,更加高效压缩出行时间,及时掌握所需信息,使旅途顺畅无忧。

“一张网”智能体验

东航基于东航app推出了“5g+东航服务网”系统,为旅客智能推送覆盖旅客出行的行前、行中、行后、航班变动等各个场景的全流程服务信息,除了常规的出票提醒、值机提醒、登机提醒、催促登机提醒、登机口变更、行李提取转盘等服务信息外,还新增了到登机口预计用时提醒、行李装机提醒、行李上转盘提醒、无人陪伴儿童登机、交接通知等。东航还计划后续提供从旅客出发位置到机场预计用时、进入东航服务区提醒等一系列特色功能信息,帮助旅客实现出行无忧。

“一张卡”监测飞机健康

电子飞行记录本(electroniclogbook,elb),是一项由东航自主设计开发,具备自主知识产权和发明专利的,涉及公司多部门、跨系统的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平台。它打通了现有的飞行、机务、客舱和运控等各专业之间的数据渠道,同时利用移动互联和信息技术实现飞机维修及故障信息的实时传递,能够有效提升东航技术的维修管理水平。

无论在全球哪个航点,只要机组人员轻触屏端,万里之外的后台就能马上接获信息,同时飞机最新的“体检卡信息”也能实时体现在航企的系统中。年6月10日,电子飞行记录本在东航的波音机队正式启用,这也是中国民航首次以电子飞行记录本取代纸质飞行记录本。其弥补了传统的飞行记录本所存在的不易储存,使用不便,录入效率繁琐等缺点,提高了信息传递速度和机队运行品质,推动了民航事业的发展。

“一双眼”将发动机搬进课堂

东航研发中心-年自主设计与研发了“基于混合现实的教学方法、系统电子装置及存储介质”软件。这一基于混合现实技术开发的飞机发动机系统学习软件,是将现实发动机虚拟化的最新科技,只需要一台小小的mr眼镜,就能把一台庞大的飞机发动机搬进课堂。

该软件可以为学员提供三个教学模块。第一个模块能够直观展示发动机的整体结构和各个部件的功能;第二个模块能够让学员亲眼目睹发动机正常起动过程中每一个部件的工作状态;第三个模块能够模拟发动机在非正常起动过程中的工作状态。通过该软件还可以观察到相关系统内部和驾驶舱显示数据的实时变化,真正实现了教学内容可视化,增强了学员的体验感。

“一台设备”实现数字化驾驶舱

东航从年开始推进基于移动端的电子飞行包(efb)的应用,并于年成为中国民航首家获批使用efb的公司。年,东航实现了全机型获批使用efb,成为全球第五家,也是北美以外第一家实现全机队、全机型机载航行资料“无纸化”的航空公司。

年,东航还首度成功完成了机组电子飞行包(efb)接入驾驶舱wifi,与驾驶舱设备、数据实现互联,象征着efb的驾驶舱互联设备(aid)改装获得成功,东航新一代efb驾驶舱互联应用的推进迈出了坚实一步。

“一个萌娃”实现数字化互动

在虹桥2号航站楼f岛,东航的高端值机区,有一个智能服务机器人“东东”。“东东”小身体大功能,通过精准的人脸识别功能、高速的内部运算能力、强大的语言运用能力,为高端旅客提供值机引导、航班信息查询、会员信息查询、业务查询、业务办理、产品营销、广告宣传、娱乐互动等多项服务

此外,此款“东东”还集成了人机交互、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技术等多项世界顶尖高新技术,真正实现了“能听、会说、能思考、能判断、看得见、认得出”,为旅客带去更加智能、便捷的出行体验。

“一项ai”助力飞机心脏检查

“孔探”是指在飞机发动机例行检查过程中,维修机务将连接线缆的“孔探摄像头”深入发动机内部,在不拆解发动机的情况下,通过智能设备屏幕上的视频观测发动机内部零件、完成检测。

而区别于传统的“孔探检测”,东航与ge公司合作的“发动机智能辅助孔探”技术采用了人工智能图像识别技术,检测期间人工智能算法将同步对孔探视频进行识别判断,并给予维修人员提示,有效减少传统的“人工孔探检测”可能存在的疏漏。

“一个软件”实现内部互联互通

东航自主研发的内部工作即时通讯软件muc,涵盖了东航航班生产保障各单元,实现了组织的扁平化指挥体系,以自动建群、直接找人的方式,推进跨领域流程的管理动线打通与整合,在航班运行中可直接指挥到每个飞行员、乘务组、任何一个登机口……极大提速了航班保障效率。

为了让航班生产保障的“找人”“聊天”更精准、及时,muc开发了自动建群的独特功能,把寻找旅客的进度更及时地反馈机组。在每一个航班执行前2个小时内,muc通过信息接口读取各部门排班、派工软件设置的当次航班人员信息,自动组建“航班保障群”。群成员包括8个航班主要保障部门的23个“狠角色”。每一位,都是muc根据工作需求,自动安排、分时入群的。为避免打扰,在实际起飞的半小时后,muc航班保障群将自动撤群。

“一秒识别”匹配旅客信息

用该ar眼镜通过扫描身边的人,略大于指甲盖的显示屏中会出现最多两个人的照片和基本信息。这款ar眼镜外接了一根数据线,其本体主要负责画面抓取,而大量的数据则在这跟数据线所连接的手机上。

佩戴ar眼镜的地服人员可以通过眼镜识别旅客,在休息室寻找旅客通知登机,打造静音休息室。并且其更加轻巧,便于乘务人员佩戴。

“一马当先”发展3d打印技术

年12月31日,中国民用航空华东地区管理局负责人向东航技术颁发了零部件制造人批准书(pma),这标志着东航增材制造技术(3d打印)迈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在这张小小的证书背后,凝结着东航全体人员的辛勤付出。

相比传统制造方法,3d打印具有降低模具成本,减少材料,减少装配,减少研发周期等优势。回顾整个历程,3d打印技术制造的航材装机飞行标志着东航在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的增材制造设备与生产方面取得了新突破,也标志着增材制造技术正成为东航经营发展方面一个新的增长点。增材制造技术无疑是东航实现央企转型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推提质增效迈入崭新阶段的国之重器。

“一屏互动”开发4d座舱图app

东航研发中心开发的“4d座舱图”app,日前取得了国家版权中心的软件著作权,在教学中实现了“随身随时携带a驾驶舱”的效果,推广到改装训练后,成为广受学员欢迎的教辅工具。

相比传统的理论学习教辅资料,“4d座舱图”能够既能够°全景展示飞机的驾驶舱,又能互动式体验电门的控制与指示,更能开展自动飞行系统的仿真教学,并同步实现程序分工等训练资料的电子化。“4d座舱图”app标志着东航向着全面建成支撑有力、协同高效、开放创新的新时代飞行训练体系迈进的第一步。

“一键开启”无障碍沟通

年9月1日,东航正式推出国内首款航空手语服务app,为提升听障旅客服务体验提供“智能化”选项。听障旅客来到东航爱心柜台后,工作人员会帮助旅客启用柜台前的手语同声翻译app,通过点击“一键使用视频手语翻译”按钮,即可迅速接通后台专业翻译团队,实现手语实时在线翻译,为听障旅客建立及时有效的沟通连接,操作简单且快捷。

航空出行中,沟通障碍问题一直是听障服务的痛点。沟通难度大、沟通效率低等问题往往成为旅客与工作人员之间“绕不开”的障碍。随着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等方式的普及,东航积极加快智慧化建设步伐,并尝试深化智慧出行服务在特殊旅客中的创新应用。在充分聆听旅客需求,并对特殊旅客出行服务环境进行专业评估与考量后,东航率先启用手语同声翻译app,为听障旅客的便捷出行开辟了新模式。

“一目了然”精准监测健康大数据

为兼顾国际航班机组的个人防护与避免疲劳,东航研发了飞行员疲劳管理系统。该系统由东航研发中心负责,旨在进一步精准把握飞行员状态,更好地避免疲劳情况,更高水准地兼顾机组防护与飞行安全。

东航研发中心飞行员疲劳管理系统开发项目组与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专家合作,在现有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以更深入的飞行员个体疲劳数据收集和分析作为切入点,对持续性疫情下的运行需求和风险情况作出安全论证及评估。在管理系统研发中,项目组通过对飞行员进行主观感知等级评价、客观行为安全绩效测量、睡眠质量监控、生物节律测量等方式,配合仪器对飞行员疲劳度进行动态评估,获取飞行员在多种飞行模式下的数据,并通过数据分析工具初步建立基于人体生物节律的飞行员数据模型,用于为航班运行和人员排班提供更精细化的支持。

“一镜互联”实现远程维修

东航实业下属设备公司依托强大的科研实力,将ar技术与维修行业相互融合,经过对设备反复调校,对系统的不断升级,打造出一整套“ar智能化远程诊断维修系统”以用于对特种车辆进行远程维修、远程技术指导。

当一线维修人员遇到当下无法克服的技术难题时,总部的维修专家便可通过设备公司ar智能眼镜连接维修现场,通过文字、语音、视频、ar叠加等方式远程指导现场工作人员解决问题。研发人员还对ar技术不断进行升级,深挖ar维修潜力,推送标准作业流程和资产数据、连接更多的iot设备,模型图纸近眼显示,真正做到作业全程可追溯;同时,利用技术手段将以往故障案例与最新的维修技术数字化、虚拟化,导入ar知识库中,协助一线维修团队完成相关知识的学习培训。

这么多黑科技

有没有又一次被“秀到”?!

让我们一起为它们点个赞

每一款“黑科技”的诞生

都是源于背后创作者

天马行空的脑洞大开

和年复一年的细致打磨

科技引领时代

紧随时代脚步

热爱创新的东东一直在路上

未来,让我们一起迎接

更多更炫更酷的“黑科技”

    

上观号作者:MU东东腔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471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