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起动盘 >> 起动盘发展 >> 195亿元入主SOHO中国后华尔街PE
《科创板日报》(特约记者陈梦婕)讯,几经周折之后,黑石“入主”SOHO中国一事终于落定。
6月16日傍晚,SOHO中国公告称,黑石已发出全面收购要约,交易代价.58亿港元(约合人民币亿元)取得SOHO中国的控股权。交易完成后,SOHO中国现有控股股东将保留9%的股权。这意味着此次黑石提出的是“收购”,并非“私有化”。
知名地产分析师严跃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黑石而言,其本身在商业地产方面有较强持有力,因此拿下SOHO中国控股权;但对于企业而言,疫情之下从企业资金面考虑,SOHO中国抛售和被要约的意愿会强很多。
黑石看好中国物业资产
实际上,早在年3月,SOHO中国就有被出售股权的声起,彼时接盘方也是黑石集团。
市场消息显示,当时传出双方拟“私有化”谈判,交易价值40亿美元,对应报价为6港元/股。而现在,黑石已.58亿港元的交易代价收购,对应要约价转让大致为5港元左右。这意味着一年之后,黑石收购SOHO中国的成本减少了16%。
那么,黑石以亿元“入主”SOHO中国后,打得是什么算盘?
对此,有一位不愿透露的姓名的分析师表示,从黑石要约收购SOHO中国的时间来看,“入主”应该是黑石投资布局中早有的一步棋。“只是当时价格没谈好,进而就此作罢。”
景鉴智库分析师周鸣岐在接受《科创板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黑石之所以愿意一直和SOHO中国谈,并最终掏出资金白银收购,还是看好SOHO中国旗下的资产。
“站在投资基金的角度,一般会根据不同风险等级进行投资组合配置。资产配置一般分为几个级别,一是配置政府债券等高信用等级的固定收益产品,但收益较低;二是现金流比较稳定的优质资产;三是投资和风险都比较大的风险投资。”周鸣岐认为到,就现金流比较稳定的资产而言,诸如酒店、物业都包括其中。目前,SOHO中国所持有的物业都比较优质,大多在核心地段,都有非常稳定的收入,出租率也很高。
年报显示,SOHO中国名下还有位于北京和上海的9个甲级写字楼项目,包括即北京前门大街、望京SOHO、光华路SOHO二期、银河/朝阳门SOHO、丽泽SOHO、SOHO复兴广场、外滩SOHO、SOHO天山广场、古北SOHO,这些几乎都是潘石屹最引以为傲的核心项目。
周鸣岐表示,黑石接盘SOHO中国,并不意味着这家投资基金进军了房地产行业。“不同于其他房地产公司,黑石接盘SOHO中国后不是盖房子,而是单纯的资产配置。之前,SOHO中国一直在卖资产,黑石此时接盘相当于拿下了SOHO中国最好的资产。”
对于这一点,严跃进表示赞同。“就近期大宗物业等交易看,有一种很明显的变化。”严跃进说,过去收购更多是从资产配置或者说从房地产企业战略规划考虑,而疫情下各种收购或投资心态会有很多变化,包括上海也出现了外资收购南京路步行街相关物业的情况。这其中有一些相同的逻辑,即资本看好中国市场尤其是大城市市场的物业价值。这背后有是全球疫情爆发后,中国经济率先恢复的原因。
“当然,疫情后一些商业办公企业可能会面临部分压力,这都是外资可能瞄准并进入的地方。此外,管理层也希望增强外商投资信心,吸引外资保持稳中向好的态势。”严跃进说道。
黑石重仓物流地产
其实,黑石此番“入主”SOHO中国在业内人士看来并不算特别意外。因为黑石集团董事长、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苏世民曾透露称,未来,黑石愿意在中国投资两类房产:第一是仓储类资产,第二是城市购物中心。
黑石的年一季报显示,这一“华尔街PE之王”重点布局了物流地产。就今年来看,1月黑石以1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1亿元)从富力集团手中收购粤港澳大湾区内最大的城市物流园区。收购完成后,黑石持有该物流园区70%的股权。
该物流园区位于中国广州,面积约为万平方米。收购完成后,黑石在中国的物流投资组合将扩张约三分之一。
那么,黑石看好物流业的逻辑是什么呢?
据仲量联行的数据显示,年中国物流地产的投资额较去年上升77%。物流地产正逐渐从房地产的另类投资变成了核心类的投资类别。与此同时,疫情之下,数字物流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到如今,物流已不再是物资流通的一种渠道,而且辖区内供应链的基础设施和保障。
在此背景下,黑石布局物流业的逻辑也清晰起来。在黑石接连拿下SOHO中国和富力集团的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物流园区后,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5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