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起动盘 >> 起动盘发展 >> 由修电脑想到的helliphell
昨天晚上在学校待到9点半。
干什么。
修电脑。
系统盘爆满,还有一个盘存量也是岌岌可危。
刚好手上还有一块机械。
于是自己开始倒腾。
把原来的固态,通过分区,改成一个盘,用来安装系统。机械分区成两个盘,一个专门安装程序,一个用来存资料。
一个g的固态成了系统盘,那个1t的机械变成了存储盘。
当然了,今天肯定不是要写我重装电脑这件事情。
而是想说说,修电脑这件事情给我的一些启发:
1、试错。
其实,我一开始,也没有想着安装两块硬盘的。
最开始的方案,是把固态卸下来。把机械装上去,在机械上安装系统。
但是引导总是出现问题,开机总是无法进入系统重装。
启动项也做了调整,还是没用。
关于在机械上安装系统,用了各种方式,看了各种教程,最终还是没用。
最后,我又把固态装上去,机械也接着。
这才把系统装进固态中。
其中多次尝试,多次试错,正如孩子们学习中的多次卡壳。
虽然这样的经历,不好受。但是对于学习,非常有价值。
卡壳的地方,就是学习的生长点。
这个时候,把这个“卡壳”给解决,本身也是一个学习过程。看别人怎么做,回想自己曾经怎么做,查找资料,积极面对”卡壳“,不断试错。
越艰难的学习,可能掌握越牢固。
2、边学边做。
昨天晚上,是一边看着视频,一边跟着视频一步一步操作。
如果让我一直看视频,看了很多,但是没有动手。我估计弄到天亮也弄不出来了。
之前参与一个线上视频剪辑课程。
主讲老师在一个剪辑知识结束之后,马上让我们这些学员练习。并且是一个知识点,一次小练习,步子很少。
包括我们给孩子们上课,一节课无论如何都要留下练习时间,练习不保证,上课没效果。
当然了,边学边做,这种方式也是一种体验式、浸入式学习方式。一些研学、旅行也是这种方式。
不过,为了提升边学边做效率,自己必须知道自己需要克服的学习难点是什么?比如一开始,重装电脑,我的一些学习难点是制作u盘启动盘,在u盘中建立一个虚拟系统。我知道了这个难点,我就开始寻找相应视频看。
信息是海量的,但是如果我们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信息会更有价值。
3、价值感。
做成一件事情,达成一个小目标,感觉会特别好。
这个时候,大脑也会产生更多的多巴胺。
其实我已经修了很多次电脑了。但是每一次修完,看着运行流畅的界面,我就很开心,感觉自己也是一个有用的人。
孩子也是一样。
孩子做得每一件事情,咱们都要想办法去肯定。
孩子不一定要那种“惊天地泣鬼神”的事情,做了日常的小事,都要及时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