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动盘

苦行僧报答父母恩

发布时间:2024/12/18 16:24:20   

光绪八年(),虚公上人四十三岁,自思:我辞亲割爱,舍俗出家已二十余载,道业一无所成,德行一无所进,不觉心中感到万分惭愧。又思父母育养劬劳之重恩未报,发愿再礼南海观音菩萨道场普陀山,欲效法菩萨报恩之行,发心三步一拜朝礼五台山,以回报父母罔极之恩。在普陀山住了几月,心愈加寂静,因上年冬季于扬州高旻寺冬七中参禅功夫大进,此时加功用行,静中相应,稍有胜境现前。七月初一日,由普陀山法华庵起香,三步一拜,立愿一直礼拜到文殊菩萨清凉圣境五台山为圆满。当时一起随云公附香朝礼者有四位出家禅人,各自体力不同,发心亦异,勉强提携,拉拉扯扯,每日行路因之难以快速,经浙江湖州、江苏苏州、常州,四人渐渐的都退心而去,唯存云公一人仍努力向前拜行。深冬礼拜到南京,礼上牛头山拜禅宗祖师法融祖师塔,接着渡过长江,季节已经到了腊月底了,住止浦口狮子山过年。

光绪九年()正月从狮子山起香,经苏北地界拜入安徽省凤阳、亳州,入河南嵩山少林寺礼达摩祖师、洛阳白马寺拜佛舍利塔。晓行夜宿,只影孤征,风雨晦明,任缘而住,如是行拜,一心专念大智文殊菩萨圣号,苦乐饥饱,了不萦怀。时间不觉已至腊月,初一拜到黄河铁卸渡口路边有店住下,第二天渡过黄河,来到岸边天色已晚,路径不熟,不敢夜行,四周环顾,四下荒凉,了无人烟,只看到路旁尚存一夏天摆摊人所搭一茅棚,久无人居,亦破败不堪,寒风四透,虽不足御风遮寒,聊以歇足而已。取下蒲团放泥土地上,跏趺双盘而坐,调心入定。

夜里风寒愈来愈冷,大雪飞舞,扬扬洒洒,纷纷而落,迷漫于天地间,一夜风雪,及至天明,举目四望,人间已化为银装素裹的琉璃世界。地上雪深盈尺,鹅毛落雪仍未停歇,行人断绝,道路被雪覆盖,也不知大道向何方而行,无奈只好安心静待风雪停止后再行寻路而去。先枯坐蒲团念佛,草棚在风雪中无遮无挡,寒气逼人,又加腹内无食,只好蜷伏棚内一角,可谓饥寒交迫。入夜,雪愈猛烈,严寒愈甚,腹中愈饥,专一心力,抖擞精神,单提正念,唯一息尚存而已。这样经过一天、两天、三天后,在如是寒雪,如是饥荒交逼之下,虽集中全副心力抵挡,人已渐入迷离状态了。腊月初六日午后雪停了,雾濛濛的天空中微微可以看到太阳模糊的日影,可是虚云上人身体已经受了风寒而被冻伤,不能行动了。

到了腊月初七日,踏着半人厚的积雪来了一个乞丐,进到草棚望见雪中仆卧着一人,开口询问云公,见公无法开口说话,知道这是冻伤了。找一木棍将雪拔开,把积雪稍加清理,空出一片地来,用手将草棚四面的围棚撕扯下开,点燃一堆篝火,又从身上掏出黄米,煮粥喂食云公。得食热粥后,身上有了暖气,腹内添充了热食,渐渐的死而复生。注意下面乞丐与云公问答之语,实为禅宗机峰。丐问:“何来”?云公答:“南海”。问:“何去”?云公曰:“朝五台”。询问得悉乞丐名叫文吉(文殊菩萨译为妙吉祥),“来自五台,回长安去”。公问:“既是五台,寺中有来往否”?丐曰:“人皆识我”。云公又大略问询了一下去往五台山的路程,还有二千多里的样子。待到天完全放晴了,乞丐取雪放入釜中问:“南海有这个么”?公曰:“无”。丐问:“吃甚么”?公曰:“吃水”。过了一会儿,雪在锅中融化为水,丐用手指釜中水曰:“是甚么”?云公一时不知作何回答。丐再问:“你拜名山何求”?公答:“生不见母,以报亲恩”。乞丐说你背负着行李,现在路远天寒的,什么时候才能到达五台山啊,还是劝劝你不必拜香了。公对曰:“誓愿早定,不问年月远近也”!乞丐闻言赞叹云公发此弘愿非常难得,如今天气也好转了,但是这么深的雪一时还化不了,无路可寻,你就照着我走过的脚印走二十里有个小金山,再行二十里就到了孟县(今河南孟州),县里有一个寺院你可以去住。交待完毕,乞丐遂与云公拱手揖别。

云公顺着文吉留在深雪中的足迹抵达二十里外的小金山挂单住一晚,翌日起香过孟县,在孟县至怀庆(今河南沁阳)途中,在路上经过洪福寺,被一老师父德林远远望到,殷勤招呼,迎入寺中,办理饮食招待。饭后谈论拜山因由,略述发愿报答父母重恩,一路礼拜已有两年,德林师闻说不觉落下泪来:我以前有三个同参道友,一个湖南衡阳人,一个是福建福州人,我们三人相交默契,志同道合,结伴到各处朝山,同住林下三十余载。今闻上座湘音,又是福州鼓山佛子,恍如又见到了我的两位同参道友,不觉动念。我今年八十五岁了,本寺原甚富裕,近岁稍歉,此场大雪,明年必大丰收,上座可留住在这里,不劳远行。德林师父如此至诚恳切挽留,云公自思今已腊月半了,眼看就要过年了,此时如果执意前行,一则恐伤老人的诚意,二则病后的身体亦须调理,不妨勉强在寺里过完年后再行不迟,遂留寺过年。

光绪十年()正月初二日由洪福寺起香,用一天时间就拜到了怀庆府(河南沁阳),返回洪福寺住一宿,初三日辞别德林老人,老人大哭不舍,珍重相别,希望拜完山后再回此寺安住,依依不舍,后会有期。入夜礼拜到府城的小南海,谁知寺院客堂高悬止单牌,不能挂单留宿,无奈之下,摸黑出城,在荒野冰雪地上露宿,夜半渐觉腹痛如绞,心知受凉,咬牙忍耐待天明后向前拜行,至晚冷病趋剧,初五转为痢疾,勉强礼拜到十三日,抵黄沙岭山顶一破庙,年久颓废,了无遮蔽,坐石板地上,无饮食医药,日夜腹泻几十次,身体倦怠,起动无力,已不能行。而庙在山顶,过往无人,瞑目待毙,心中未萌半点悔念,只觉得若如此死了,尚未圆满朝礼心愿,似存一丝遗憾而已。

云公病阻山顶破庙两日,十五日深夜,于半昏迷之中望见庙里西面墙下有人在燃火,心疑在这荒山野岭中必是土匪之类,借助火光仔细详观,发现是文吉,不觉大喜,高呼:“文先生”!文吉闻呼,急忙执火来照:“大师父,你怎么还在这里”?云公遂将前后经过略述一番,文吉取水一杯与云公喝下,十六日又将一杯药送服,换洗污秽衣服,十七日感觉病情减退了,食了文吉所煮两碗黄米粥,大汗发出,身体顿感轻快,身心清净。十八日病愈,致谢文吉:“两次危险,都蒙先生救济,感恩不尽”!文曰:“此小事”。即问文吉此次从何处而来?文曰:“长安”。问:“何去”?曰:“回五台”。闻言感叹:“可惜我在病,又是拜行,不能追随先生”。文吉反劝道:“看你从去腊到今,拜路不多,哪年能到五台山?况且你如今身体又不好,决难进行,不必定拜,朝礼亦是一样的”。云公言道:“先生美意可感,但我出世不见母亲,母为生我而死。父仅得我一子,我竟背父而逃,父因我而辞官而促寿,昊天罔极,耿耿数十年矣!特此发愿朝山,求菩萨加被,愿我父母脱苦,早生净土。任他百难当前,非到圣境,死亦不敢退愿也”!文吉感慨:“你诚孝心坚固,也算难得,我今回山,亦无甚急事,我愿代你担负行李,伴送行程。你但前拜,轻累许多,心不二念”。公闻言:“若能如此,先生功德无量,倘我拜到五台,愿以此功德,一半回向父母早证菩提,一半奉送先生,以酬救助之德”!文吉急言:“不敢当,你是孝思,我是顺便,不必表谢”!

经过文吉的四天照应,病已大退,尚存余症未即完全痊愈,已无大碍。正月十九日,扶病起香,因一切杂务由文吉帮助,外无物累,内无妄念,病亦日愈,体力日强,妄想顿息,正念单提,辰旦至暮,可以拜行四十五里地,拜礼一天也不感觉辛苦。这样拜行到二月底,礼到山西太谷县境内。四月十八日傍晚礼至离相寺,进离相寺客堂与知客师父顶礼毕,知客用眼顾视文吉后又转头问:“这位是你什么人”?云公即将前后经过告知,知客闻听厉声斥责:“出门行脚,不达时务,这几年北地饥荒,朝甚么山?甚么大老官,要人服侍?欲想享福,何必出门?你见何处寺门有俗人挂单”?闻听呵责,不敢回声,认错告辞,知客语曰:“岂有此理?由你自便,谁叫你来”?云公一听话头不对,接转话风对文吉示意:“这位文先生请到客店住,我在此打扰一单何如”?知客回曰:“可以”。文吉见此便对云公说:“此去五台山已经不远了,我就先回山了,你慢慢拜,不急的了,你的行李不久会有人代你送上山的”。苦留不住,文吉还是出外走了,云公心中着急,欲追文吉去,知客转头便和颜悦色,欢喜送单到灶房热炕上坐下,又是上茶,又亲自做好面,陪着吃饭,一时又无法脱身,不觉好奇问他,僧才道出实情:这个寺只有他一个僧人住,连年岁荒,寺里粮食只有这一点了,实在供不了两个人的饭食,只得如此游戏举动,幸勿见怪。云公闻之,心中十分难过,哪有心思再吃,勉强吃小半碗,即行告辞。到街上几家旅店寻找文吉无着落,星夜向太原方向拜行,心急起火,次日头上就发烧了,鼻中流血怎么也止不住。

四月二十日礼到黄土沟白云寺,知客见云公灰头土脸,鼻中流血,赤足一领破衲,不予挂单,好说歹说,勉强给住一晚。二十一日早拜入太原城,往极乐寺挂单,不但不给挂单,反而饱受责骂,连一晚都不准住,趁黑摸索到一家破屋檐下打坐一夜。二十二日出城往北门拜,在北门外,路遇一青年僧人文贤,爱敬如亲,热诚近前招呼,殷勤扶请入寺内,陪同用过茶饭,坐谈乃知此僧父亲在此做官多年,在平阳做知府时被奸臣陷害而死,其母亦气殒。他含悲出家,被其父旧日熟识官绅邀请至此。云公告以拜山因由,文贤更加敬重,坚留十日。五月初一日起行时送来衣物旅费,一概弗受,相送十余里,洒泪而别。修行路上,如此寒暖好恶境遇,交替幻现,不过悉是磨炼行人的增长善缘,在此关捷处窥破,所历种种境界亦称不上什么境界,什么善恶、是非、好丑、苦乐,一无所有。

自太原向忻州五台山方向拜行,一日早晨正于途中拜香,身后行来一辆马车,缓缓跟在身后不越前来,云公往路边避让,车中一官人下车询问:“大师在路上拜甚么”?听口音乃湖南湘人,彼此相谈欢洽,此官为兵营的营官,所统兵卒驻扎在白云寺,正是朝台必经之地,营官遂将行李先送上五台山。五月中旬拜到峨口白云寺,营官款待三日,辞行时赠送路费礼物等,一概不受,乃派兵卒将云公行李提前送上台怀镇大显通寺。云公身无拖累,起香经圭峰山秘魔岩、狮子窝、龙洞等处,于五月底终于拜到台怀镇大显通寺。在寺住下,到附近各寺刹礼拜进香,遍问文吉其人,没有认识的人,偶遇一老僧,老僧合掌曰:“文殊菩萨化身也”,云公一闻此语,恍如梦醒,真乃一语点破迷梦者,细想一路行来,文吉种种异行,传言凡有朝台之人,文殊菩萨必八百里远迎,是可信矣!公即顶礼拜谢。

五月二十二日起香朝礼五座台顶,用两日拜上东台,在石窑洞中上香,做早晚课诵,禅坐七日。下东台,礼拜那罗延窟。六月初一返回显通寺,初二起香,在华严岭过夜,初三拜上北台,在中台过夜,初四拜西台,初五回显通寺。初七拜南台,在台顶打禅七,六月十五日下南台返回显通寺。六月十九大佛会后,上黛螺顶,拜智慧灯。第一天晚上无所见,第二夜望见北台顶一团火,飞往中台顶落下,少顷,分为十余团火焰,大小不一。第三天晚上又见中台顶空中飞出三团火,飞上飞下,上下翻飞。又看到北台飞出四、五处火团,大小不同,于空中飞动。至此发心超生父母,拜香三年圆满所愿!一路行来,虚云老和尚总结所得言:此三年中,除为疾病所困,风雪所阻,不能拜香外,一心正念礼拜。途中历尽艰难,心生欢喜,每每藉境验心,愈辛苦处,愈觉心安。因此才悟古人所谓“消得一分习气,便得一分光明;忍得十分烦恼,便证少分菩提”!

(资料选自《虚云老和尚年谱》光绪八年至光绪十年虚云老和尚四十三岁至四十五岁发愿拜山报答父母恩的事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754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