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起动盘 >> 起动盘前景 >> 漫话电脑简史外设01存储的发展从磁
自从冯诺依曼提出“存储程序”的思想后,研究和开发计算机的存储器一直是科学家们攻关的课题。
当时有用水银延迟线作主存储的,如“爱尼亚克”,也有用阴极射线管的,冯诺依曼手下的“阿艾斯”甚至用到了一个自行车的钢圈。同时,人们开始使用磁带机、卡片、磁鼓等作为辅助存储器。
年,美国华裔物理学家王安在哈佛的实验室发明了磁芯,提出了利用磁性材料制造存储器的思想,引起了电脑存储器的革命。年,IBM用50万美元买走了王安的专利。之后的二十几年,磁芯存储技术在计算机主存储器领域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王安也因为这项发明入选了美国发明家纪念馆。
小托马斯沃森之所以肯出高价买下王安的专利,是因为他不希望父亲手中落后的数据存储技术拖IBM的后腿,他下令在硅谷新建了崭新的实验室和工厂。
年,负责该工厂的雷诺约翰逊利用磁芯存储技术制造了一个存储设备,该设备有一个小型的机械臂,像电唱机磁头一样,在磁盘表面来回移动,读取其中的数据资料,这便是世界上第一个硬盘。
年,IBM又推出世界上第一张软盘,直径为32英寸。年,推出直径为8英寸的塑料质标准软盘,研制者是IBM的工程师,今日的硬盘业之王:艾伦舒加特。
如今,软盘时代已经悄然离去,但昔日的软盘带给我们的便捷仍让许多电脑爱好者记忆犹新。年,舒加特创办了Seagate技术公司,这就是现在著名的硬盘生产商希捷。
80年代末,IBM公司推出磁阻技术令磁头灵敏度大大提高,存储密度提高了数十倍。接着又推出了巨磁阻技术,使硬盘容量不断提升。
这里不得不提的是美国的WestData(西部数据)公司,他们制定了具有重大技术改进和发展潜力的EIDE接口标准,随着该接口日益广泛的应用,国际标准化组织将其发布为全球硬盘标准,这就产生了ATA标准,ATA的巨大容量上限,使得计算机真正进入了大容量时代。
年,由Intel、Dell、IBM、希捷、迈拓等几大厂商组成的SerialATA委员会正式确立了SATA1.0规范,使用SATA接口的硬盘又叫串口硬盘,与并行的ATA相比,SATA具有更好的纠错能力、可靠性和更快的传输速度。如今,SATA硬盘已经成为市场的主流。
电脑技术的发展,让人们对娱乐和游戏的真实性和清晰度要求越来越高,应用程序和视频文件的体积变得越来越大,这就迫使硬盘“肚量”越来越大。
年,日立与希捷宣布将大量采用磁盘垂直记录技术,让原本“躺”在盘片上的磁颗粒“站立”起来,能大大提高磁密度,进一步推动硬盘容量的变化。如今我们已经能在市场上买到容量超过10TB的SATA硬盘。
近几年,传统硬盘受到了新技术的强烈冲击,如固态硬盘、混合硬盘,性能更高,数据更安全。基于闪存的固态硬盘(SSD)在08年上半年开始“侵入”笔记本电脑市场,传统硬盘只有不断扩容和降价才能巩固自己“老大”的地位。
微软公司名副其实的“磁盘”操作系统Windows也紧跟潮流,在Windows7中加入了对SSD的支持。